人为什么会思念自己的故乡?
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亲人, 有我们所熟知的一切, 它保留着我们的记忆, 能够触发我们曾经的喜怒哀乐, 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土, 没有它, 就没有我们!
但人不可避免的要离开家乡, 奔波流浪, 也许是为了学习, 也许是为了工作, 总之, 我们迫不得已离开了故乡, 离开了自己的亲人.
一千多年前的苏轼, 就写了一首<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>, 用来表达对远在天边的弟弟苏辙的思念, 那是在怀念自己的亲人, 也是在怀念自己的故乡!
后来作曲家梁弘志就给这首诗词谱曲, 当年博主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, 王菲的歌声就经常在校园的上空环绕, 它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记忆.
这首诗词流传了一千年, 这首歌曲也影响着我们现代几亿人!
人有悲欢离合, 月有阴晴圆缺, 此事古难全!
我们就说说苏轼的成长经历吧!
小的时候, 他的母亲就经常给它讲故事, 苏轼就以东汉名士范滂为榜样, 立志要坚守正义, 以为民请命为己任, 这是他一生中劳苦奔波的源头, 多次被贬的原因.
10岁的时候, 苏轼就开始进入学堂, 为考举做准备, 20岁时, 苏轼就跟着父亲, 还有自己的弟弟苏辙, 离开了家乡, 赴京赶考.
笔试阶段的主考官是欧阳修, 欧阳修看到一张考卷, 文笔才华非常出众, 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, 非常得意, 原本要给他第一名, 但转念一想, 如果自己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, 那就会被其他人耻笑, 所以, 给了他第二名.
不料, 名字揭开后, 这张考卷的主人不是自己的学生, 而是苏轼, 欧阳修震惊不已!
于此同时, 弟弟苏辙也考中进士, 兄弟二人双双榜上有名, 震动京城!
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, 常常推荐苏轼的文章给其他人, 甚至对自己的儿子说: 三十年后, 无人再谈论老夫!
欧阳修非常有远见, 结果却如此料, 苏轼死后, 朝廷禁止阅读苏轼的文章, 但无数人在背后偷偷阅读, 根本无法禁止, 欧阳修的文章, 也被冷落!
父子三人一鸣惊人, 但与此同时, 也传来了厄运: 母亲去世了!
返回家中时, 家里一团乱, 墙壁倒塌, 屋檐破漏, 一片落破的景象!
我记得赵本山在小品中说:
人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? 命没了, 钱还没有用完!
苏轼兄弟已经金榜题名, 原本可以让自己的母亲荣享富贵, 但结果呢?
这的确让人感到悲凉!
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么写的:
找到了我的梦, 重返了故乡, 小村一切都依然, 树下却空荡荡…
树下的人去了哪里了?
我记得, 网络上的声乐教学视频中, 老师是这样说的:
唱歌的时候, 自己要想象着一幅又一幅的画面, 这样才能够唱出感情来!
下面是歌曲<梨花又开放>的播放地址, 希望你听过后有不一样的感觉:
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sZ421z7tY/
资料来源:
歌曲<水调歌头>: 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63411H7i8/
林语堂<苏东坡传>
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的学习很有帮助, 请您也分享它, 让它能再次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学习的人.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!